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无人区玫瑰的香气,是粉胡椒、土耳其玫瑰和树莓果 (第1/3页)
日色渐沉,湿地染上一层银灰色的雾气,风轻轻拂过草叶,留下窸窣的回响。
第五组在暮色中缓缓收尾。
伏苓蹲在河坝边,熟练地cao作拍摄设备,对着那道天然堤坝的纹理与结构进行记录;萱萱兴致勃勃地指着远处泥地上交错的印痕:“mama你看,这边还有尾巴拖出来的印子!”
徐兮衡站在不远处,将最后一小块样本收进取样袋,小心封口。他面色平静,但眼神明亮,像是终于回到自己最熟悉的世界里。
他看着镜头,对着观众缓缓开口:
“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河狸筑坝形成的小型堤坝,它们通常会选择缓慢流动的河道或水洼,使用树枝、泥土以及石块进行搭建。”
他指了指脚边刚才记录过的痕迹:“这边是它们活动频繁的区域,有明显的啃食痕迹、拖尾印,还有排泄物。”
“河狸在中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”他的声音低稳而有力,“现存仅两个属:美洲河狸和欧亚河狸,前者主要分布在北美洲,数量较多,是加拿大的国兽;而后者——也就是我们今天可能遇到的这一类,在欧亚大陆已极为稀少。”
伏苓在他身侧站起,问道:“那河狸筑坝有什么生态意义吗?”
徐兮衡看了她一眼,点头道:“有。正如刚刚我对萱萱提到的,河狸筑坝可以起到蓄水、滋养周边植物群落的作用,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湿地的维持。”
“但,”他顿了顿,加了个补充:“也会因为阻断河道流速、引发积水问题,甚至对部分鱼类的洄游产生影响。”
“利弊并存。自然的调节方式很微妙,人类活动介入越深,就越要学会在利与弊之间找到平衡。”
萱萱仰头看他,小声嘟囔一句:“它们真的好厉害啊……”
她又问:“那我们今晚能拍到它们回来吗?”
徐兮衡温声道:“可能不会。红外相机需要放置二十四小时,野生动物出现的时间不固定。”
“明天才知道有没有收获。”
萱萱点点头,接着从包里掏出一颗蓝莓塞进嘴里,含糊不清地说:“那我明天早上第一个来检查!”
伏苓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,指了指不远处的摄影设备:“那今晚,你要对它好一点,让它保佑你拍到小河狸。”
萱萱立刻双手合十,对着摄像头庄重地行了个礼:“小相机小相机,拜托你啦!”
镜头适时推进,捕捉到了这一家三口在傍晚的湿地边,静静看着远方堤坝的剪影逐渐沉入暮色之中的温柔画面。
弹幕刷屏:
【不是,伏苓是搞综艺的吗?我感觉她和徐博士像在拍《国家地理》】
【萱萱太可爱了,“拜托小相机”我笑死】
【刚刚那句“欧亚河狸极为稀少”听得我鸡皮疙瘩起来了,这种科普太走心了】
【我愿称这一组为“纪录片亲子档”】
【这段真的好治愈……河狸筑坝、人类记录、自然回馈……有点诗意诶】
黄导盯着监视器,长久未语。
良久,他抬手,按下录制确认,轻声对身边的副导说:
“这才是我想拍的‘南方水语’。”
“人类的情感,和自然的回响。”
**
晚饭前的营地显得格外热闹。
一整天的实地考察结束,各组嘉宾陆续回到营地,带着泥点子、草籽和兴奋溢于言表的笑容。围坐在篝火旁的木椅上,几组人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分享“今天我们组超牛的动物观察经历”。
镜头率先给到了第一组,魏老师摘下草帽,满脸狐疑地说:“那个小玩意儿……我一开始真以为是老鼠。”
韩焱叹气:“不是,我都给你看图鉴了,麝鼩,鼩鼱的一种,不是老鼠。”
科研员柳屿努力维持耐心:“大麝鼩是一种体型微小、体味很重的食虫目动物,对生态系统的昆虫控制很有帮助……”
魏燕秋听到“体味很重”,皱了皱鼻子:“你是说我今天抓的那个,有狐臭?”
【弹幕狂笑】
【魏老师是真的很不想接受自己手里那只不是老鼠】
【“有狐臭的小动物”也太有画面感了】
【科研员柳屿的心理阴影面积+1】
第二组的镜头从程小鲜rou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