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70 (第1/2页)
必定会被严重拖延。试想一下,如果地球处在双恒星系统中,那么由于白天很长而黑夜极短(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黑夜和星空),第谷就算再勤勉,也绝对无法积累足够的天文观测资料,于是开普勒就会严重缺乏相关的研究材料。同时,由于双星系统中行星的运转轨道过于复杂,开普勒恐怕穷其一生都不可能总结出开普勒三定律,而如果没有开普勒三定律作为基础,牛顿的脑袋就算被苹果打中一千次也创立不了万有引力定律。而如果没有了牛顿……所谓的现代地球科技文明还可能存在吗?杜原继续飞驰着,他的目标就在前方。只有通过“强观察者量子光斑系统”才会发现,真正的宇宙巨怪并不是体积千倍于太阳的蓝巨星,也不是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,甚至不是包裹着重重谜团的类星体……这些星体占据的空间固然可怖,但它们都不能与星际尘云相比——一旦置身浩渺无边的星际尘云,让人感到的会是坠入万丈深渊的绝望。猎户座尘云以前被称作猎户座大星云,1656年由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发现,视星等4等,距地球一千三百六十光年左右,编号M42。由于内部包含许多明亮星体,猎户座尘云rou眼便可看见,是全天亮度排名第二的弥漫星云。但非常奇怪的是,在望远镜出现之前,甚至包括中国古代那些非常尽忠职守的司天监在内,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留下过关于它的文献记载。在现代天文学发展的早期,宇宙中所有云雾状天体都被称作星云。后来随着望远镜观测水准的不断提高,人们才将这些云雾状天体更准确地划分为星团、星系和星云三种类型。现在所说的星云,一般单指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。不过历史的惯性实在是太强大了,许多时候“星云”这个词仍被误用,比如著名的仙女座星系就常常被称作仙女座大星云。而在“强观察者量子光斑系统”里,为了避免类似的误会,所有的弥漫星云均统一称作尘云。一般的弥漫尘云的内部物质非常稀薄,平均每立方厘米甚至不到一百个原子,大大低于人类在实验室里所能获得的真空的标准。但这只是平均值,大多数弥漫尘云的直径都能达到几十光年之巨。在这样广阔的范围内,引力的作用使得物质的分布很不均匀,有些区域实际上具有相当的物质密度。在这些区域,原子因为密度较大,已经可以结合成分子而形成星际分子云。而在某些孕育原始恒星的孵化场地带,物质密度更是会大幅增长若干个数量级。而且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些年老的尘云在引力的作用下持续收缩上亿年之后,物质密度更是大得多。现在杜原置身于一片浓密的星尘之中,一时间他觉得世界似乎已经遗弃了自己,四周无边无际的橙色雾霭弥漫了每一寸空间。即使是宇宙间最明亮的巨星这时也暗淡下来,成为布景上一个个可有可无的斑点,如同暗夜中的远方烛火,而绝大多数普通恒星则是完全没入苍茫之中,再也无法分辨。杜原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个冬夜,父亲开车带他急着赶回几十公里之外的家。那是一条建成很久、已经有些破败的老路,一路上不时的颠簸几次让杜原从瞌睡中惊醒。他正迷迷糊糊时,发现车停了下来,父亲叫他下车。杜原问为什么,父亲说这一带的雾实在太大了,根本看不清路面,怕出事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